发布时间:2023-06-21作者:中天建筑设计院

中天设计院保障房设计产品锤炼之路

640.jpg

近年来,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叠加集中供地政策的影响,很多依托房开企业为主体的设计院业务承接能力受到极大挑战。


“四大产品”战略的提出,就是中天建筑设计院审时度势,面对挑战,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型实践。


依托中天建设集团强大的建筑施工背景,中天建筑设计院凭借多年的设计经验及稳定的人才队伍,从2021年开始,在陈松来院长的带领下,创新建立“产品经理制度”,全力培育“四大产品”。


近两年来,我们协调资源、促进业绩提升和产品迭代升级,实现产品标准化,每年投入研发经费,以人才培育为抓手,以市场引导产品研发与迭代,推进中天建筑设计院品牌提升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以摆脱对房地产业务的过度依赖,开拓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成效初现。


保障房设计产品作为中天建筑设计院深耕时间最久、设计体系最为成熟的设计类型,通过产品化思维模式的淬炼,保障房设计产品怎么样了?我们来听听产品经理怎么说?

image.png

孙海章——中天建筑设计院保障房设计产品经理,深耕建筑设计15年,也是这场“产品化思维转变”的积极拥护者。近年来,带领保障房设计团队相继拿下大江东新湾街道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浙南科技城瑶溪北单元城中村改造工程设计、永西村安置房、东湖北路公租房、宁围街道二桥村安置房等保障房项目。

image.png

image.png


长期以来,建筑设计企业项目实施思路更多是立足于图纸交付,缺少对项目成果的梳理,而以产品化思维为导向,实现从图纸交付向产品交付的转变,其实强调的是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过去,我们是传统住宅业务+新兴业务的多元化布局,但由于大部分新兴业务原发于传统住宅业务,业务同质化、布局宽但规模小而散,导致了对内部资源配置的争夺。院里提出的打造“四大产品”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久了,孙海章深谙客户想要的是什么,“实际上,用产品的思维做项目,其实是一种用户导向思维,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不是设计、功能、材料的拼凑组合,而是想要获得一种切实的解决方案。”他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像买车是为了切实解决人们的交通问题一样。”


image.png

对于整个保障房设计产品团队而言,我们要做的保障房设计就是要切实解决新青年和新市民的住房难题。站在产品思维的视角裂变业务,势必要在裂变前对保障房产品所针对的市场环境趋势、具体应用场景、客户群体需求、竞争格局以及核心价值进行精准的分析研究定位,才能够更好地识别保障房业务的创新方向。

image.png

长期以来,设计院的生产模式,更像是中世纪的“手工作坊”,而非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院的发展规模和生产效率。面对投标任务和日常生产任务的双重重压,标准化是一条可行的捷径。


但标准化非一日而成,简单的复制粘贴,难以抵御市场的浴火考验。如果盲目标准化,无体系,无竞争力,这样的标准化纳入的越多,越容易出现问题。


image.png

根据设计院的实际情况,孙海章从投标技术和生产两方面着手构建标准化体系。结合市场研判和历史经验,他针对性地建立了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和安置房三套产品体系,带领研发团队对历年近50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项目进行分析,整合资源,建立“宝藏”设计库,并针对性地研发了立面、户型、投标文本框架及专项专篇模板等常用的模块化设计手册。

image.png


产品标准化手册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通过从技术层面的落地,形成新入行设计师都能够方便执行、简单操作的标准化语言,有利于形成“自上而下”的快速有效的产品复制和成果转化,让设计师做设计有参考、有依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效率。


此外,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对投标设计周期和人力安排进行标准化管理。以前以项目为单位,现在调整为以模块为单位,这样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设计师能像“弹钢琴”一样,统筹协调自己的各项工作,极大的提升了投标效率。通过不断磨合、优化和调整,一个投标项目,从以前的20天到15天,再到现在的10天,基本上就能完成整个流程。


不仅如此,从全产业链来说,设计院发挥设计先行优势,最大限度地将标准化设计理念和先进建造技术、项目运营经验融会贯通,能够使产业链各参与方高效对接并减少错误和偏差,提升产业运行效率,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这是孙海章对标准化产品体系搭建的另一层面的思考。


一套标准化体系,从提出到积累优化成型,绝非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虽然在目前的设计市场上,各家设计院都在试水推出各类产品,但这只是外在的招式,标准化的建立,才是内功,招式好学而内功难修。



image.png

常常会有人问孙海章,

做产品标准化与产品创新是不是相互矛盾?


他的回答是:“相反,一条健全的产品标准化体系,必需是两者的结合体,这样才能使整个体系具有生命力。”


标准化是手段,而不断创新带来的差异化才是核心。从设计师到所长,孙海章花了10年时间,从项目经理到产品经理,他花了5年时间。



image.png


毋庸置疑,他身上具备了产品经理所需的设计基础和管理经验。但出人意料的是,客户思维模式才是他瞄准机遇、拿下项目的关键武器。


拿下东湖北路公租房项目就是最好的佐证。为了寻求市场突围、打响设计院保障房设计产品新模式的“第一枪”,孙海章第一时间抢抓信息收集和业主甄别,在瞄准目标后快速准确出击。


image.png


从带领团队学习政府文件到深入剖析业主需求定位,从一次次的登门拜访到讲好真实的企业故事,他站在业主的角度探讨双方互利共赢的模式,更注重提升站位、想先一步、想深一层,将院里的经验优势摆到台面上,将客户的真实需求说到心坎里,为赢得项目打下了基础。


为什么这么重视客户的体验?


面对提问,孙海章很直接回答道:“因为只有直接面对客户、面对市场,才能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并针对性地做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这是他的打法逻辑——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保障房设计产品持续的领先和竞争力,在加强效率的同时,满足客户需求。


image.png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政策定位下,国家正在扩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浙江省的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20万套,“这说明我们深耕的领域市场还很大。”


对于保障房的市场前景,孙海章很有信心,“未来,保障房的要求一定不会低于商品房的标准,杭州、温州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势了。”


image.png

在面对“保障房如何设计出新意”的发问时,孙海章也毫不发怵,“就像计算机软件更新修复“bug”一样,我们一直在对保障房产品进行更新和迭代,向做精做专方向发展。就拿户型来说,我们每半年就要进行一次微迭代,两年就要进行一次换代。”

image.png

“产品是团队构建的结果。”


提升设计师商务谈判、方案汇报的能力很重要,尤其是面对保障房这项事关民生的重大工程,设计师要面对的不仅是建设方,还有业主代表、社区街道,以及发改、规划、住建等政府部门,不同的汇报对象讲述的方向不一样,“汇报不好这个项目有可能直接就没有了。”


孙海章十分重视团队的方案、报价、技术等方面的多层级能力,无论是标书编制、述标,还是客户拜访、商务礼仪,都在“走出去、讲出来”中实现以战代培解决他们只会画图,不会交流的弊端。

image.png


“以前我方案汇报得不好,孙所就经常锻炼我,让我跑项目、跑会议,多走动学习。”设计师徐文俊作为所里的方案主创,经常要向甲方汇报方案成果,在孙海章有意培养下,逐渐成长为部门里“能说会道”的“徐爷”,并顺利升任保障房设计产品副经理。


去年年底院里项目评优评先,徐文俊汇报的萧山宁围街道二桥村安置房项目方案在全院获得最高分的评价,拿下优秀建筑方案创作一等奖。


image.png


对于保障房团队的管理,孙海章刚开始也是一个懵懂的“小白”。“带团队要讲方法,这是院长教会我的。”在探索中,孙海章琢磨出了一套“思维+手段+方法”的管理理论,他把对保障房团队的培养分“建立目标、阶段培养、分层管带”三步走,“讲章法,守规矩,同时让员工有提升、看得到希望,才能留住他们。”


在孙海章的带领下,团队四年蝉联“先进部门奖 ”,绩效在所有生产所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image.png


image.png